免费鸡蛋、秒杀福利、“救命神药”,这些听起来“占便宜”的好事,背后可能藏着专坑老年人的骗局。记者调查发现,不法分子通过“养生讲座”“专家义诊”等方式,将老年人从线下门店或短视频平台吸引到隐秘的直播间,绕开传统监管,形成隐蔽性强、追责困难的闭环欺诈链条。不法商家利用“私域”直播这种通过微信、小程序等渠道定向触达用户的模式,采取“播完即注销”“解散群组”“更换平台”等手段销毁证据,规避监管,打造欺诈的“隐秘角落”。
“香山真选”直播间“非请勿入”
假鞋垫、假大米专坑老年人
李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他父母从“私域”直播间买来的产品。除了羊奶粉、土蜂蜜、银耳、板栗、红枣、鱼罐头等食品,也有锅具、首饰等产品,这些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上不但搜索不到,实际价格也远远高出同类产品。
家里老人为了领到免费的鸡蛋,扫码进了一个“香山真选线上超市”的微信群。群里每天发布直播链接,收看领取福利券,到店兑换礼品。在直播中,主播会向老人们推荐各种产品。当李先生想点开以往的链接一探究竟时,发现直播的链接早已失效。记者了解到,这种“私域”直播,用户必须受邀请才能进入直播间观看,而且直播结束以后没有回看记录,所以直播间到底卖过什么,如何宣传的,事后都难以查证。
这家名为“香山真选”的私域营销机构,在李先生所在的城市有20多家门店,而这些门店基本是以酬宾福利和直播奖励来吸引老年消费者关注。记者假称合作,进入了直播间。主播不断宣传一款磁悬浮鞋和鞋垫的独家专利及神奇功效。但记者在对这款鞋垫的专利进行查询时发现,该鞋垫不能起到任何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的疗效。不仅如此,直播间还售卖“一米距离”牌五常大米,主播现场展示扫描产品的溯源网站,实际打开的却并非五常市人民政府指定的五常大米网。记者将大米买回来进一步验证发现是假冒五常大米。
“居喜惠”“康在百年”线下招商
会议营销升级成“私域”直播
记者联系到了“香山真选”总部的一位负责人胡经理。胡经理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,他们所谓的“私域直播”,就是将以前的会议营销搬到了线上。既能躲避监管,又能面向更多的消费者推销更多种类的产品。胡经理称,他们销售的产品利润非常高。如果加盟线下实体店,只要吸纳的老年人会员足够多,很快就能回本。
记者又来到一家名为“居喜惠”品牌的线下见面会现场,该品牌成立10个月,目前线下实体店有30家左右,还属于起步阶段。企业的招商说明会上,工作人员将这种经营模式描绘为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大生意。另一家名为“康在百年”的品牌,号称已经在全国开设超3000家门店,在为该公司第二个品牌“季当家”召开招商发布会。一位负责人在台上宣布了全国各地加盟店的销售额排名,排名第一的某市二十四小区店,17天营业额就达到了31.26万元。
一边是毫不知情的老年人,正在不停地领取免费鸡蛋、挂面、食用油,注册成为一家又一家“私域”直播的会员,购买着价格虚高、虚假宣传的各种产品。另一边,“私域”直播公司不停开发品牌,招商加盟,盯着老年人的钱包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收割。
“御弗堂”违法购买老人患病信息
“专家”讲座精准推销保健品
有业内知情人士小张向记者透露,还有一种私域销售骗局,是通过购买广告公司有相关疾病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进行坑骗。由于这类营销公司购买的患者个人信息十分精准,客服冒充医务人员很容易取得患者信任。很多老人被拉入特定的微信群后,就能看到公司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课程链接,随后被诱导购买他们的药品和保健品。这类商家发送到群里的视频内容,就是一些所谓专家的健康讲座。这些专家大多被包装为中医世家子弟、御医传人等身份,对外宣称为院长、会长或者主任、教授,名头非常唬人,但记者在互联网搜索平台上进行查询,却无法找到这些专家所任职的机构。
记者卧底到一家名叫“御弗堂”的公司,岗位是销售。按照公司的设计,眼下距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“3·15”晚会曝光的日期还早,因此会安全很多,所以要抓紧时间挣钱。
记者在卧底期间,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是一款名为“固本明目颗粒”的眼科类药品,所以公司购买的个人信息都是患有各类眼部疾病的老年人。公司允许销售人员自行组织话术给老年人推荐这款药品。而对于患者究竟患有哪种眼科疾病,销售人员根本不在意,甚至有的销售人员为了卖药,竟然会建议老人停止正在进行的治疗。仅6月11日和12日两天,这家公司的固本明目颗粒、熊胆酒、熊胆粉、益寿强身膏、黄氏药酒等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352006元。
“私域”直播
商家通过自建或“私域”直播平台提供直播系统服务,在专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(如微信群、个人号、公众号、企业微信、小程序等)发起的直播活动。
观察
合力消除直播“灰色地带”
在调查中,不少受害者和家属反映,在“私域”直播领域遭遇骗局之后,维权难度很大。很多在线直播公司主体在外地,在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时,会被告知不具备跨区域管辖权,只能对域内的实体店铺或经营主体进行检查。由于“私域”直播没有实体店铺信息,在投诉过程中还会遇到无法登记的情况。
受访律师认为,消费者无论是向监管部门投诉还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,通常都会被要求提供完整的证据或具体线索。“私域”直播“一次换一个链接”的模式,加大了消费者的取证难度。有“私域”平台推广者告诉记者,“私域”链接只有分享给他人时才有效,监管部门很难监控。
监管难、查处难、追回损失更难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红勃表示,“私域”直播中,平台方常以“技术服务商”自居,规避销售责任。平台的法律责任不明确,导致消费者维权时常陷入“平台甩锅、商家消失”的困境。
面对“私域”直播沦为“割老”重灾区的问题,多位专家表示,需从技术、监管、社会关怀等方面施策,让“隐秘的角落”无处藏身,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。李红勃等专家指出,平台层面要明确“私域”直播平台的审核义务,例如要求平台留存直播录像、实时监测违规内容等,对违规平台要追究失责主体责任。社会层面需不断弥合数字鸿沟,提升老年人防骗意识,可通过在社区开展“反诈课堂”等活动,用案例揭露直播骗术套路。
北京市高顿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冰建议,老年人及其子女要有维权意识,一旦发现被骗应当立即保存证据,截图举报或报案。同时建议加强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,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“私域”直播领域更不是。以各种形式侵犯他人权益的灰色地带都应该得到规制。
消协建议老年人牢记“三不原则”:不进群、不转账、不轻信,对“免费领福利”类陌生群聊保持警惕,购买物品应到正规商场超市或有信誉保障的大型网购平台。